财经人物搜索
人物姓名任职单位
张茉楠

作者简介:张茉楠,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宏研究平台专家。《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周刊》、《香港中国评论》、《上海商报》、《中国投资》等主流媒体、杂志专栏作家、特约撰稿人。专注于世界经济、国际货币制度、跨境资本流动、国际收支、财富分配、全球经济失衡以及大国能源战略等领域研究,著有《创业型经济论》以及《张茉楠说中国财富分配的革命》等。 近年来先后独立承担,并参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以及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课题近三十项。在海内外知名媒体发表评论千余篇,并撰写了大量的工作报告和内部研究报告,其经济学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并真正践行着一个学者“经世济民”的理想。


精彩观点:一个国家垮掉也许很容易“连续降级+紧缩性惩罚+资本抽离”,特别是对于那些根本没有外部融资能力,又没有竞争力的国家而言,但事实上,也许正是一向被认为是样本的欧洲一体化,拖垮了希腊。[详细]

最新文章

张茉楠:迎接中美货币同步收紧的后宽松时代
2013年7月4日

2013年对全球而言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全球仍处于货币宽松的大背景下,美国很可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收紧货币的主要国家。随着美联储政策逐步收紧,并于2014年结束量化宽松,以及中国启动“去杠杆化”进程,全球准备迎接中美货币同步收紧的后货币宽松时代。[详细]

张茉楠: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资金面骤然紧张
2013年06月22日

5月份以来,随着热钱流入减少带来的外汇占款的大幅下滑,以及央行货币政策“按兵不动”,国内金融市场普遍感受到流动性紧张的压力。过去20天里,以同业隔夜拆借利率(Shibor)为代表的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飙升至接近历史高点,那么市场流动性告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流动性不足,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详细]

张茉楠:中国经济难以克服转型之痛
2013年05月11日

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其背后是中国经济艰难转型的缩影,制造业正是中国经济转型不可承受之重。从短期因素来看,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经济循环体系,发达国家消费模式的调整,对出口导向特征明显的中国制造业形成较大的结构性制约。更为重要的是,受能源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等影响,以中国制造为代表的传统竞争优势正逐步减弱。[详细]

张茉楠:主权债务评级下调给中国敲警钟
2013年04月17日

近日,国际两大评级机构惠誉、穆迪先后调降中国主权债务评级,让人们对中国债务风险的忧虑再次升级。近一时期以来,中国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焦点中的焦点。中国政府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也有诸多版本。[详细]

张茉楠:中国到底有没有债务风险
2013年03月22日

近期,穆迪发布报告称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20%的贷款处于风险之中并有违约的风险。而从另一方面看,中国政府拥有庞大的“正资产”,如果按国家审计署的数据,2011年中国的中央政府债务率仅为25.8%,整体风险可控,一时间有关中国到底有没有债务风险的争论也成为焦点中的焦点。[详细]

张茉楠:中国金融改革到底该遵循什么路径
2013年02月07日

相比其他领域的改革,中国金融改革正在提速,而且很可能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期。金融领域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理清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才是推动改革的关键。因为只有明确方向路径才不至于多走弯路,并贻误改革时机。[详细]

张茉楠:全球去杠杆化三部曲
2013年02月07日

“去杠杆化”,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是包括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在内的所有危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只有彻底完成“去杠杆化”,世界经济才能真正复苏,这也就意味着,走出危机的过程本质而言就是完成“去杠杆化”的过程。[详细]

张茉楠:悬崖式债务冲击可能变得常态化
2013年01月10日

现在是美国必须改变“寅吃牟粮”的债务依赖型模式的时候了,“小修小补”,甚至“拖延战略”已难以打破“财政悬崖“的恶性循环,唯有彻底改革美国财政体制才是真正解决“财政悬崖”的治本之策。[详细]

张茉楠:中国经济减速的性质及未来走向
2012年12月20日

中国经济减速到底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冲击?这是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关键因素。中国经济当前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这同时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放慢和经济结构出现调整两个方面。[详细]

张茉楠:中国高货币之谜
2012年11月30日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货币信贷的高速增长、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的逐步堆积,以及通货膨胀压力的不断加大,中国经济“高货币化”以及“货币超发”的讨论与争议就从未停息过,而有关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谜题也备受关注。[详细]

张茉楠:债务货币化下的抉择
2012年11月24日

2008年肇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经历过各国政府联手救市后的触底反弹,而今又似乎又重新归零,巨大的债务压力直接威胁着高负债国家的融资能力,等待全球的仍将是艰苦的融资斗争,不可避免地,债务货币化将使全球金融出现新常态。[详细]

张茉楠:问诊中国式国际头寸表结构风险
2012年11月17日

国际头寸表是国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失衡,导致我国处于较大的风险敞口之下,因此,防范资产负债结构性风险对于中国金融和经济安全意义重大。[详细]

张茉楠:靠什么助力中国贸易链整体升级
2012年11月07日

全球服务的可贸易化已经开始改变整个贸易的深层结构。世界第一轮全球化是制造业供应链的深刻重构。在此过程中,中国凭借相对低廉的要素价格累积了经常项目的巨额顺差。而现在,跨国公司全球制造布局已基本完成,在中国传统红利渐进消逝的过程中,中国必须加快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 [详细]

奥巴马新任期政策走向:财政向左货币向右
2012年11月07日

奥巴马终于打破宣战时的胶着状态取得了大选的最后胜利,这是二战以来首个在失业率仍处于7.5%之上而寻求连任的美国总统,这或许不仅仅是奥巴马的幸运,而是罗姆尼的不幸,尽管人们对奥巴马执政四年的经济答卷倍感失望,但罗姆尼也并没有让美国民众相信他确实可以做得比奥巴马更好。接下来的四年奥巴马会比第一任期内做的更好吗?他的经济政策又将走向何方呢? [详细]

张茉楠:可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4500-5000元
2012年11月1日

“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需要有增有减,加减协调,而“结构性减税”正成为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非常重要一环,如何把“结构性减税”与税收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整体转型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计。 [详细]

张茉楠:全球制造业面临周期性和结构性双重调整
2012年10月14日

当前,各国政府似乎都希望靠政府投资启动经济,然而,情况也许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短期刺激不可能化解长期的结构性矛盾,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全球供需失衡的深层次矛盾还未有效解决,全球经济的潜在总产出和潜在需求构成长期负面影响,“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双重矛盾将常态化。 [详细]

张茉楠: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正在拐角处
2012年10月14日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都是靠扩张资产负债表拯救危机,自身也就走上了自我膨胀之路。全球央行开始撒钱,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又将如何呢?截止到2011年末,央行资产规模更是达到了4.5万亿美元,远远超过美联储和欧洲央行3万亿美元和3.5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资产规模居于第一。 [详细]

张茉楠:美国QE3背后有一套组合拳
2012年9月26日

与以往两轮QE相比,本轮QE直指就业,美联储将非常规购债计划直接与就业市场挂钩,有分析甚至认为此举是“美联储政策反应机制一个革命性的转变”。是的,本轮QE释放出的的确是美联储金融危机以来最为强烈的政策信号。[详细]

张茉楠:美国已走上债务货币化不归路
2012年9月14日

QE3终于在纠结中如期而至,事实上,美国早已经患上了“QE依赖症”,只要美国债务依赖性体质不改变,靠债务货币化融资就难以改变,美国经济已经走上了债务货币化的不归路,而美联储的债务削减计划还会继续。[详细]

张茉楠:美欲借TPP重构亚太下一代贸易体制
2012年9月13日

当前,亚太地区战略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变化。在安全上,美国“重返亚太”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经济上,亚太地区地区经济一体化也在板块重组。APEC当仁不让的是主导的既定框架,然而,美国主推的、被称之为下一代的TPP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一场规则之争充满着激烈而复杂的博弈。[详细]

张茉楠:人民币须另辟蹊径
2012年9月5日

为避免形成恶性循环,摆脱人民币被美元牵制的局面,首要的是要摆脱盯住美元或者盯住现有国际货币的模式,提升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在人民币真实汇率当中的地位。这就需要央行能够更加灵活的在债券市场上“吞吐货币”,更多地发挥在岸金融市场特别是在岸债券市场的作用。[详细]

张茉楠:美联储正在充当财政部的角色
2012年9月1日

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一直在操控美国国债市场,极尽所能地压低市场利率,而在名义利率降至零水平后,便采用量化宽松措施和扭曲操作。[详细]

张茉楠:银行高盈利模式难复制
2012年8月31日

尽管目前银行资产负债尚未出现大范围恶化的情况,但银行在高增长时期的盈利模式已经很难复制,面对可能进一步上升的不良资产风险,当务之急是控制增量,降低杠杆率,实施杠杆率监管。[详细]

张茉楠:人民币在贬值吗
2012年8月16日

人民币贬值预期对国际收支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也开始显现。上半年我们资本金融项目出现了714亿美元的逆差,这背后有非常大的因素就是人民币汇率在起作用。多年来,由于人民币具有单边升值的预期,再加上人民币实际收益率及其预期收益率要高于其他货币实际收益率,因此,企业不愿意持汇,而更愿意结售汇,这就导致了“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详细]

张茉楠:贻误转型将导致经济偏轨
2012年8月6日

中国由“超高增长”到“次高增长”,甚至是“中速增长”的长期拐点,任何逆周期的调控和刺激性政策都改变不了这一趋势,接受现实,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把经济增长的重心放在推动整体战略转型和深层次改革上面,才可能避免中国“经济偏轨”。[详细]

张茉楠:借鉴美日经验化解“中国式产能过剩”
2012年7月28日

“产能过剩”的痼疾借道应对危机重现,引发了我们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滞后更大的的忧虑。由于多年来我们一直没能有效地解决结构性的产能过剩难题,又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中国以往“大进大出”经济循环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周期性和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叠加使矛盾进一步凸显。[详细]

张茉楠:重构地方财税体系是破解中国式困局的关键
2012年7月17日

事实上,中国地方财政失衡问题由来已久,分税制遗留的地方财政收入和事权不匹配的问题,使地方政府长期面对资金缺口是地方债务问题的根源。1994年分税制改革搭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框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通过此次分税制改革增强中央政府可调控财力和财政转移支付的能力,中央财政税收体系得到了加强。[详细]

张茉楠:降息只能使经济见底的时间被延后
2012年7月6日

根本来讲,中国当前经济增速回落是内外需萎缩叠加造成的,降息并不会有效缓解内外需萎靡和产能过剩压力,反而会给宏观经济发出扭曲的信号,抬高金融市场风险。政策刺激改变的仅是短期经济路径,而难改中长期经济趋势;政策调控,虽短期内有利于市场预期的改善和经济的短暂企稳,但会遗留更多的政策后遗症,导致经济见底的时间被再延后:经济短期“假象复苏“波动反复更为频繁,但随边际效用递减,反弹空间与持续时间逐渐缩窄。[详细]

张茉楠:中美经济失衡的B面
2012年6月2日

如果对比中国的对外资产负债表,则更能说明这种收益分配失衡的情况。根据外管局公布的数据,截止2011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7182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29434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747亿美元,这其中储备资产占比近七成。这种不对称结构的直接结果就是投资收益的重大差异。以中国持有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计算,我国储备资产的收益约为3%-5%(现在还不到2%),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的收益平均在20%左右。按此估算,3万多亿美元的储备资产年收益约1013亿美元,1.53万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年收益为3060亿美元,相差近3倍,凸显出我国“负债高成本、资产低收益”的严重失衡局面。[详细]

张茉楠:主权债务危机全球比差
2012年6月2日

主权债务危机可谓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谁都不比谁好多少。主权债务危机的恶化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试图通过扩大其资产负债表、向金融、居民与企业部门提供刺激来减轻财富缩水的冲击,进而控制去杠杆化的速度,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转移至政府部门。在这种情况下,主权债务和赤字财政成为困扰发达国家的普遍性难题,并成为二战后发达经济体政府负债率上升最快,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2011年全球主权债务达到了7.4万亿美元,堪称主权债务之年,而2012年更是主权债务危机深化之年。[详细]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