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记者王彩娜)12月21日上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朝阳区“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预计今年中关村(000931,股吧)朝阳园区总收入将超过4200亿元;实现区级财政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15%。园区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创新资源不断聚集,国际化态势更趋明显,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16年,中关村朝阳园疏功能、调结构、转方式,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拉动朝阳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关村朝阳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中关村朝阳园将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开展全球创新资源链接,吸引更多的国际科技企业集聚,打造国际研发创新聚集区。
在朝阳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较快,今年1—10月份园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1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2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239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增长迅速,截至今年10月底,园区共有科技活动人员5.2万,占企业总从业人数的25.8%。研发经费投入大,2016年1—10月研发投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1%。
“2017年,我们将以垡头中心区五环外国有企业为试点,争取北京市老工业用地再利用相关政策,加快更新改造和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加快IT产业园、国际电子总部在施项目建设速度。”中关村朝阳园相关负责人说。
“十三五”时期,朝阳园将通过强化科技服务功能,发展优势新兴行业,全面提升创新成果转化能力,通过培育升级30—40个 “高精尖”产业项目、引进20家总收入亿元以上国际研发企业、发展“互联网+”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措施,到2020年,园区总收入实现5000亿元,建设成为中关村国际研发创新聚集区、朝阳区自助创新的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承载区和辐射带动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