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罗仲伟:制造业生产模式已变 服务型制造将是重要分支

2021-10-15 04:36:57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叶晓丹 每经编辑 文 多

从几年前的“脱虚向实”到如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制造业强链补链。当下,中国制造业正在重塑筋骨。

何为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它背后反映了怎样的产业趋势?为什么说作为制造和服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它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又有哪些重要意义?

9月初,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在浙江启用,该研究院将发力构建国家级新型专业智库,支撑国家服务型制造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实地走访了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并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服务型制造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罗仲伟。

以下是罗仲伟教授口述受访内容:

希望产业能实现转型

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制造业的产业体系也是最完整的,但是有少部分高精尖的产业领域,比如说硅片、高端芯片还存在“卡脖子”的问题。

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和国家高质量发展是一致的。要变强,还在于解决一些产业短板、“卡脖子”的领域。

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核心是通过技术的积累、生产要素的投入、资本的投入、劳动力的投入,不断通过各种要素的投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往制造企业买设备买机器,是一种平面扩展,而现在更强调质量、效益,不能仅仅只靠投入,还需要依托技术,通过技术的积累,产生差异性的改变,使整个制造业能够在一个更高端的层面上发展,这是当前中国独特的、面对制造业的问题。

所以从微观上来说,我们希望产业能够实现转型,从过去平面扩张转型到立体扩展。所谓立体发展,就是制造业高中低端都要有,发展过程不仅仅依靠要素投入,而是通过技术的发展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立体的发展路径,也不能说低端的我们就丢掉,中国不能丢的。

过去新闻报道,通过9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我觉得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产业分工,是一笔等价交换的交易,通过分工的交换来实现边际的收益,大家都得到好处。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自己也要去做大飞机,衬衣这样的产业也不能丢。事实上,国际上产业格局也在变化,一是美国开始强调制造业回归,过去美国制造业强调高科技,其它制造产业放到海外去,其意图在于牢牢把住创新科技的领先地位。

现在回过头来看,美国发现了国内制造业光有科技不行,因为制造业是个载体,技术发展的成果是需要在制造过程中、附着于制造业去实现的,所以美国开始强调制造业回流。

服务型制造值得关注

对比其他国家,当前我们提的制造业转型,是适应于中国当前的需要。即从过去平面扩张通过要素投入来推动的增长,向高质量转型。所谓高质量就是要靠技术积累的差异化、创新来驱动。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个人认为,服务型制造是值得关注的。世界产业的发展是动态的,它是不断在变革的过程中的。而产业演化或者说产业演进意识也是在变化的。

产业变化的进程,在当前有一些新特征,其最重要的特点包括产业的融合。过去我们讲产业是分立的,分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的分化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生产过程的特征不一样,市场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独立的运行体系和知识体系。

因而,制造和服务是两种最典型的生产活动,这两种生产性的活动是不一样的,有很大差异,所以最后变成了这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和运转运营体系,成为两个最重要的大产业。

它背后反映的是分工,根据经济学分工理论,一个是市场规模所决定的,一个是专业化技术手段所决定的,只有专业才能做出效率,才能满足特定的要求。

回到现在,新的时代,产业在变化,产业演进的过程已经打破过去的产业分立,现在正在走向产业融合。产业融合也是全球制造业普遍的现象,是在产业演进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方向,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点是制造和服务的融合。

产品是作为一个具体的、物理的产品来体现的,而服务它是一种劳务,是通过劳动来体现的。那么制造更满足于什么功能?它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某种产品功能,而服务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是感受,服务不同于制造。制造是一个可以分离的过程,比如说,产品制造生产后,卖给消费者,它是可以在买卖过程中,从终端制造变成消费,而服务不一样,它是不可分离的。服务本身作为一种产品,它是不能分割的,是具有同时性的,不可交易性的。

另外,服务没有产权问题,而产品则有产权问题,但是这些东西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了转变,我们对产业的认知大大地突破了。

此外,技术的进步、科技革命带来了新的手段,现在制造和服务是可以融通,我们有了网络技术、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等。使我们组合生产性活动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也有条件把这种产业融合进行下去。产业融合即将变成了一个大的趋势。

市场需要一个综合体

在产业融合里面,生产性活动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一个就是制造,一个就是服务,所以制造和服务的融合是最重要的、最能体现产业融合趋势的。

结合之前我们提到的,中国面临制造业要从做大到做强、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同时又面临着产业演进的趋势,二者融合起来。所以产业融合的重要性对中国来说,在当下非常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有多种方式,其中的一种方案就是服务型制造,即制造和服务的融合流动。一类是做服务的企业来做制造,一类是做制造的企业也做服务。而服务型制造是从制造的基础来向服务融合,这是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的下一个层次。

除此之外,还有共享制造、设计制造、网络制造等融合方式,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整个大的产业融合下面的一种形式。它的特征就在于是以制造为核心,是在制造的基础上把人、事、服务等更多的要素融合进来。

服务型制造不能离开制造,而是以制造为基础,进一步通过技术赋能,通过商业模式的改变,把更多的市场要素、服务要素拉进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过去讲从市场需求出发,市场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但是实际上做不到,过去工业时代更多的还是制造企业有什么能力,能做什么东西,再根据市场需要,匹配企业制造能力,有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现在反过来了,市场真正需要什么东西。那么根据制造企业对市场的理解,反向组织资源满足市场需求,这和原来的生产模式的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制造企业的既有能力出发,根据企业的技术积累、管理、人才团队,研究这个市场到底需要什么,和反过来制造企业组织资源满足市场需求的逻辑是不一样的。现在更要讲后面这种逻辑,真正从市场出发。

制造和服务到底是制造还是服务并不重要,它重要的是对市场的理解。我们过去是人为把它分割的,制造是制造,产品是制造、劳务是服务,但是实际上市场需要的是一个综合体。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