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就业季|北大毕业生自述:名校光环并不能保你成为“offer收割机”

2022-06-03 09:43:14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6月3日电 (魏薇 王玉玲)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2022届毕业生马上就要离开校园,他们有的要继续深造,有的即将步入职场,开启人生另一个重要阶段。

疫情之下,这届毕业生的求职路注定不平坦,不仅要面对“云面试”“云实习”等意外之考,还要面对招聘会和一些考试的推迟、供给端用人单位招聘计划的改变等等。这些毕业生如何顺利走完步入职场的“最后一公里”,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中新经纬近期推出“2022就业季”系列报道,对话这届毕业生,听听他们的求职经历,也希望对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们有所启发。

杨曦(化名)是北京大学经济学类硕士应届毕业生,作为国内顶级院校的毕业生,他并不敢松懈,在读书期间,曾在互联网大厂、银行理财子公司、券商实习,最长实习长达八个月,最终他也收获了心仪的offer。

以下是杨曦的自述:

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的确体会到了就业难度比较大,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同学求职互助群。在这个群里大家可以就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交流,有时候也会分享各自获得的相关信息。我们还给这个群起了个寓意很好的名字,叫“offer收割机”。

为了求职,我投过很多简历,粗略估计可能有几十份,其中大部分都给了反馈并进入校招选拔流程。

名校的学历背景可以保证通过许多公司的简历筛选环节,到了在笔试、面试环节,其实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了,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不过,作为名校学生,可能多少会自信一些,并且对自己为笔试、面试所做的准备严格要求,别的并没有特别的感觉。

多数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是一轮笔试和二轮面试。我参加了十几家公司的面试,收到了两个实习考察offer、一个口头offer和一个正式offer。我是在校招流程的不同阶段随时进行取舍的,最后选择了唯一一个正式offer的公司。这是一家我长期实习的券商,虽然春招仍未结束,目前还有校招流程中的机会,但大概率不会改变选择了。

说到实习,我认为实习经历对我帮助很大。我曾有过三段实习经历,分别是一家互联网企业、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一家券商,不同阶段的实习经历收获有所差异。早期的实习经历主要增加我对工作岗位的感性认识,后期的实习主要帮助我深入接触有意向从事的工作内容。

能找到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我认为学历优势是客观存在的,还有一个加分项就是具备相关行业的实习经历,在以往实习中做过的工作不仅帮助我更了解想要申请的岗位工作要求,还可以为面试提供话题。

我是大四的时候开始实习的,第一份实习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当时还没有求职目标,因此也并没有拒绝互联网大厂。但我并没有考虑把互联网行业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主要因为在金融行业可以更多应用自己的学习积累。

研三我申请了一家券商的实习,券商工作确实很忙,这我也有一定心理准备。实习四个月之后,我就留用了,后来又继续做入职前的实习,这段实习已经做了八个月。

据我观察,周围的同学绝大部分都能找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同学占比大概超过八成,但就业满意度就参差不齐了。在我看来,就业的难点主要在于多种因素的取舍和均衡,比如薪酬待遇好的工作可能工作强度很大,工作、生活相对平衡的岗位可能成长预期较差,发展前景好的工作可能户口指标不好解决。

其实没有轻松的工作,只有“躺平”的人,即便在学校读博士做学术,也经常需要熬夜加班。总的来看,目前这份工作的强度是我能够接受的。

如果要让我给学弟学妹找工作提建议,我认为一是可以关注多个领域,但要有主攻方向。适合自己的岗位可能存在于不同的行业、公司、部门,需要多关注;同时订立主要的目标可以使准备笔面试的更有效率。二是最好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追求实习的质量。实习的目的是了解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积累相关实践经验,较长时间的实习往往收获更多。三是校招笔试可以以考代练,不需要花费过多精力。

未来我计划在京长期从事证券行业的工作,再根据工作经验和自己的持续学习,适时更新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魏薇:vivi1257@163.com)(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